客服热线:4006026689

2022两会宏观经济指标预判:稳增长促就业财政货币前置

   2022-03-04 08:00 210
核心提示:事件概述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将于2022 年3 月5 日在北京召开,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设定成为市场关注重点。投资观点增长与就业目标:预计GDP增速目标5.5%左右,新增城镇就业1000 万人以上由于能耗双控、上游价格上涨以及规制高杠杆领域等因素,去年下半年起经济增速有所回落。目前我国经济发

事件概述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将于2022 年3 月5 日在北京召开,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设定成为市场关注重点。

投资观点

增长与就业目标:预计GDP 增速目标5.5%左右,新增城镇就业1000 万人以上由于能耗双控、上游价格上涨以及规制高杠杆领域等因素,去年下半年起经济增速有所回落。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稳定宏观经济成为今年重要工作目标。

在“稳增长”的政策环境下,年初召开的地方“两会”均明确了各省的经济增速目标,其中29 个省市增速目标在5.5%左右及以上。从历史情况看,全国经济增速目标低于地方目标均值,但两者差距在逐年收窄,因此预计2022年全国GDP 目标为增长5.5%左右。

2021 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预期目标,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由于经济增速边际回落,去年四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环比小幅上升。目前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短期压力,对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2022 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1076 万人,比上年增加167 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因此,就业稳定仍将是今年经济发展重要目标,预计今年就业目标为:城镇新增就业1000 万人以上,调查失业率5.5%左右。

通胀目标:预计CPI 目标为3%左右,较去年持平过去两年猪价波动幅度较大,对CPI 带来较大扰动。受需求季节性下降影响,猪肉价格预计将继续回落,在二季度阶段性见底,而后逐步开启新一轮上涨周期。由于供需持续偏紧以及近期地缘政治因素,原油价格近期继续上升。

若疫情对服务业影响逐步缓解,国内旅游、餐饮市场获得提振,将对服务业价格产生一定支撑。

预计2022 年CPI 整体呈现先上后下态势,压力相对不大。因此,预计今年CPI 目标将为3%左右,与去年所设目标大致持平。

财政政策:预计一般预算赤字率目标3%左右,新增地方专项债3.7 万亿元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背景下,预计今年将继续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财政将保持适当支出强度,提高支出精准度,且财政发力适当靠前。

财政部部长刘昆在今年以来的多次会议上强调:今年将在去年1.1 万亿元基础上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此外,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特别是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将较大幅度增加。

预计今年一般预算赤字率目标调至3%左右(2021 年为3.2%),新增地方专项债保持相当体量:预计一般国债约2.79 万亿元,一般地方政府债约8400 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约3.7 万亿元,新增政府债券合计约7.3 万亿元。

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

根据2021 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央行更加重视海外疫情、通胀以及政策调整所带来的经济金融风险,增加了对于总量、结构双重功能的重视,提出“三重发力”(注重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2022 年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宽信用,宽信用需要宽货币配合,具体而言:政策调整促使房地产领域(按揭、开发贷款)信用恢复增长;结构性政策鼓励下,制造业、高新技术及绿色领域信用继续较快扩张。因此,预计货币政策基调和政策基调:灵活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

政策目标: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基建投资:推动“十四五”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因此在稳增长背景下,预计扩大有效投资将成为今年政府工作目标中的重点。今年开年全国多地举行投资项目开工仪式;截至2 月16 日共有13 个省/直辖市/都市圈公布了2022 年重大项目名单,其中年度计划投资额超过6 万亿元,与往年相比有所提前。

投资方向上,根据地方两会公布的基建投资计划情况,以铁路、公路、水利、机场等为主的传统基建和以5G 基站、充电桩、物联网等为主的新基建均有发力。因此,预计今年基建投资目标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扎实推动“十四五”规划 102 项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

双碳目标:科学有序,预计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3.5%左右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设定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的目标,实际执行上,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21年单位GDP 能耗比上年下降2.7%。去年上半年,不及半数省份能耗强度降低进展总体顺利;9 月部分地区对高耗能产业实施限电限产,使得工业生产边际放缓、部分工业品价格上升。

去年7 月30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纠正运动式“减碳”;去年12 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现“双碳”

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并提出科学考核、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考虑到“十四五”时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8%的目标任务,因此预计今年“双碳”工作将科学有序,目标为: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3.5%左右。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出现超预期变化。

 
下一篇:

佳木斯历腾空压机售后维修保养

上一篇:

多重目标之下,稳健货币政策如何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更多>同类头条资讯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58495号